生物產業協會理事長李鍾熙,曾於2004年擔任工研院院長,被視為助推工研院扶持生技新創公司的最大功臣,他在6年的院長之內,創立了影響產業至深且遠的生醫所。當年工研院生醫所三百多位人員,如今成為生技公司董事長、執行長或營運長,至少有20?30位,創立約20家新公司,在台灣生技產業占一席之地。
初步統計,從工研院培育的人才遍布生技產業,除包含工研院入股的新創公司外,旭富董事長翁維駿、祥翊董事長吳永連、光寶集轉旗下生技事業體研發中心總監林玉娟、賽宇細胞創辦人張景民、國光生技總經理留忠正、仲恩營運長王玲美等,也都出身於工研院。
自從工業化開啟之後,許多產業都紛紛投入機械自動化,在利用機械自動化的同時,輸送帶就變得非常重要,因為在每一道工序的移動間,首先就必須仰賴輸送帶的傳送了,其次更為重要的是,在每一個機械自動化的機具中,甚至可能就需要使用輸送帶來運作,藉由輸送帶跟齒輪之間的密切配合,還有相互緊密的電子控制,就可以達到許多自動化工序,其中輸送帶也區分成很多種類型,不同材質有不同種效果,甚至尺寸大小也應有盡有,大多事先決定產品的自動化工序跟線程該如何進行,再安排工程師以及引進自動化機械,按照工序順序來執行產品製作過程,可能有組裝、切割、包裝、清洗、加溫、降溫、校正、轉動、研磨、分裝、轉動、核對、上印、噴漆、上色等等,這許多的工序,都得仰賴輸送帶在這之間運送物品,這樣可以最大化節省人力,也可以提高最大的工作效率。輸送帶
李鍾熙認為,台灣需要新的獲利公式,以更開放的態度與外界合作、激發創意,創造台灣的機會與力量。台灣有很多基礎的研發能量,不管是中研院、工研院、台大等學研單位,都有很厚實的資源,加上科技產業的完整供應鏈,只要資源能加以整合,就可以快速打進國際舞台。
輸送機李鍾熙認為,以現階段來看,醫材是比較能夠結合台灣既有的高科技產業的特色,連結生物科技,就能跨足創新醫材領域、精準醫療、高階醫材都有機會。
輸送帶的使用用途:防油輸送帶、防滑輸送帶、爬坡輸送帶、防酸堿輸送防熱輸送帶、防寒輸送帶、防燃輸送帶、防腐蝕輸送帶、防潮輸送帶、防低溫輸送帶、防高溫輸送帶、耐油輸送帶、耐熱輸送帶、耐寒輸送帶、耐低溫輸送帶、耐高溫輸送帶、耐酸堿輸送帶、阻燃輸送帶。按材質分為:PVC輸送帶、PU輸送帶、聚乙烯輸送帶、塑膠鏈板輸送帶、模組網輸送帶、聚丙烯輸送帶、尼龍輸送帶、鐵氟龍輸送帶、不銹鋼輸送帶。耐熱程度:耐熱輸送帶:TI型耐不大於100度、T2型耐不大於125度、T3型耐不大於150度。耐高溫輸送帶:耐溫能力不大於200度。耐燒灼輸送帶(金屬網芯輸送帶):耐溫200-500度。